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,“刷脸”技术广泛应用,为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。然而,享受便利的同时,我们也不能忽视个人信息安全。
据中工网报道,针对“刷脸”滥用,上海明确公共场所非必要不刷脸,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,对36万台自动售货机滥用刷脸进行整改,这一举措为个人信息上了一把安全锁。
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,一旦泄露,可能导致身份被盗用,引发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难以预估的后果。“非必要不刷脸”的规定,体现了对个人信息的尊重和保护。这一规定的出台,有助于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和滥用,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和安全。
同时,“非必要不刷脸”的实施也有利于推动技术的合理应用。刷脸技术本身并无原罪,但其应用应该遵循合理、必要的原则。明确非必要不刷脸,可以促使相关企业和机构在使用刷脸技术时更加谨慎,思考其必要性和安全性,避免盲目跟风和滥用。
上海的做法之所以在社会引起反响,是因为广大群众苦个人信息泄露久矣,而又无可奈何。“非必要不刷脸”不仅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,也是对技术应用合理性的反思。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,我们更应注重平衡便利与安全,确保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,而不是成为个人信息安全的隐患。
公共场所“不刷脸为原则、刷脸为例外”。上海的这一政策和做法是一个很好的开始,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跟进,整治“刷脸”滥用,堵塞个人信息随意被盗的漏洞,共同构建一个安全、健康的数字环境。
文章最后,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:
非必要,不刷脸, 保护隐私是关键。 信息泄露堵漏洞, 上海做法当借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