嘿,各位乡亲们、关注三农的朋友们!今天,咱们要讲述一个激情四溢的故事,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这片如诗如画、美丽迷人的查干湖畔。冬天的查干湖,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冰镜,而在这冰湖之下,有一个年轻小伙,他是查干湖最年轻的“渔把头”,他承载着传承百年冬捕技艺的重任,演绎着一段段热血传奇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踏入这个冰湖渔猎的奇妙世界。
这位年轻的“渔把头”名叫赵宇,刚三十出头,皮肤被风霜晒得黝黑,那是他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留下的印记。他的眼神明亮,透着一股机敏和坚毅,仿佛藏着无数故事。在查干湖渔业圈,“渔把头”是“掌舵人”,需要拥有深厚的捕鱼知识和经验。他得熟悉鱼的习性,如同了解自己的手心手背;他得能够观察冰面,知道哪里可以安全行走,哪里需要绕道而行;他还得懂得并遵守老祖宗传下的捕鱼规矩和仪式,这是对大自然馈赠的敬畏。
赵宇与冬捕的缘分,从小就种下了。每到冬捕季,天还没亮,他就拽着父亲的衣角,兴奋地奔向冰面。虽然身体裹在厚厚的棉衣里,但他的眼神却像冰面下乱窜的鱼儿一样兴奋。在寒来暑往的岁月里,他跟着老一辈渔民学习捕鱼技巧,观察风向、辨识冰纹,默默积累着经验,期待着有一天能独当一面。
刚接手“渔把头”的时候,赵宇心里忐忑不安。这活儿,跟指挥千军万马似的,需要他选下网的地儿,安排人手,调度各个环节,一环扣一环,错一步就可能全盘皆输。第一次带队冬捕,他翻来覆去睡不着,心里全是捕鱼的画面和可能出的岔子。
选下网点的那天,寒风刺骨,但赵宇却毫无惧色。他来回在冰面上踱步,仔细观察冰面,结合鱼群洄游路线、水温风向,综合考量。旁边的老渔民劝他:“小赵啊,往年这块就行,别折腾了。”但赵宇却坚决地说:“就这儿了!”队员们立刻行动,各就各位。
下网是个精细活,渔网稍有差池,一天的辛苦就可能白费。赵宇站在冰窟窿旁,眼睛眨都不眨,指挥渔民放网,声音在空旷的湖面上回荡,惊飞一群冰面栖息的鸟。马拉绞盘缓缓转动,千米长的大网慢慢没入水中,冰面下仿佛一场无声大战拉开帷幕。等待捕鱼的过程中,每一秒都像是漫长的岁月,赵宇和队员们围坐喝热茶,暖了身子,心里焦急不减,都默默祈祷有个好收成。
当绞盘再次启动,冰层“咔嚓”一声被撕开大口子,肥美的鱼儿裹挟着湖水喷涌而出,在阳光照耀下闪银光,像下了场梦幻鱼雨。那一刻,欢呼、号子声交织,震得冰面颤抖,赵宇望着这幕,眼眶一下湿了,压力、焦虑、艰辛,瞬间化作满心喜悦。开门红,让他在大家面前挺直腰杆,证明自己这年轻“渔把头”有两下子。
冬捕在查干湖,不仅是捕鱼,更是传承千百年的约定,是和大自然的神圣契约。每年开捕前,庄重肃穆的祭湖醒网仪式不能少。赵宇穿上绣有古老图案的传统服饰,带渔民们到湖边,摆上肥鱼、美酒、热馒头。上香叩拜,嘴里念念有词,祈求湖神保佑,感恩大自然慷慨,希望鱼儿满仓,大伙平安。这份仪式感,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,越发显得珍贵,承载着查干湖人对湖的深情,是鱼把头沉甸甸的责任。
时代在前进,查干湖冬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。生态保护成了赵宇的头等大事。他主动参加渔业资源监测,跟着专家学习科学养殖,回到村里拉着大家推广环保渔具,苦口婆心地劝大家:“咱不能杀鸡取卵,得为子孙后代着想,控制捕捞强度。”在赵宇眼里,查干湖就是命根子,守护它,就是守护家。
在市场推广方面,赵宇也玩出了新花样。他瞄准了互联网,搞起了冬捕直播。镜头里,冰湖奇观实时呈现,网友隔着屏幕看鱼儿欢蹦出网,纷纷下单买鲜鱼,订单像雪片飞来,渔民数钱数到手抽筋。他还开发了鱼文化旅游产品,带游客体验冰上捕鱼,教做地道鱼宴。古老冬捕产业像被施了魔法,焕发出新活力,渔民们腰包鼓了,查干湖的名气也传遍了大江南北。
然而,这一路上,赵宇也有辛酸。有年,极端天气突袭,湖面冰层提前破裂,冬捕面临危险。赵宇急得焦头烂额,既要安抚队员情绪,又要找安全备用下网点。那几天,他几乎没合过眼,压力几乎把他压垮。还有一回,外界质疑冬捕商业化太重,失去了传统的味道。赵宇心里难受,好几宿睡不着,反复思考如何在传统与现代、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。
如今,赵宇依旧每天忙碌在冰湖和渔村之间。他的故事就像写不完的传奇,在查干湖冰面上继续延续。对他而言,查干湖的每一寸冰、每一条鱼,都是他的命。他带着年轻人的冲劲,怀揣着对传统的敬畏,在冰原上追逐渔业未来,守护着查干湖的昨天、今天、明天。他用热血和汗水,谱写着查干湖最年轻“渔把头”的壮丽冬捕史诗,让古老的农耕渔猎文化在新时代乘风破浪,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。
各位乡亲们,看完赵宇的故事,你们有何感触?身边有没有像赵宇一样坚守传统又勇于创新的三农人物?快来评论区分享你们的三农故事吧,或许你的点子能为乡村振兴增添一把火,让我们的农村变得更美、更富、更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