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(记者 陈杭)近日,从北京市海淀区两会上传来消息,海淀区今年将进一步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,高质量建设中关村综合保税区,加速特色产业聚集和项目落地转化。此举标志着海淀区在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。
中关村综保区封关运行,特色产业初具规模
据了解,去年中关村综合保税区成功封关运行,首批8家企业入驻,入区方式实现全部贯通。此外,海淀区还举办了12场平行论坛和首次“人工智能主题日”活动,发布了45项重大成果。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海淀区的国际影响力,也为特色产业的聚集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数智监管模式全国试点,引领自贸区发展
海淀区在“两区”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。中关村综保区作为全国首个试点数智监管模式的自贸区,首单进口货物顺利入区,入区企业已达8家。此外,海淀区还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,多项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。
外资外贸规模保持前列,特色产业蓬勃发展
数据显示,海淀区外资外贸规模保持全市前列,实际利用外资17.6亿美元,连续7年全市第一;出口额1438亿元,全市占比23%。这一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海淀区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和推动,以及对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。
政策机制优化,应用场景丰富
2024年,海淀区将进一步优化产业服务生态,健全政策机制,推动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与科学城公司深度融合,升级创新创业和中小企业普惠性支持政策。同时,完善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布局丰富的应用场景,加快推动储备项目落地。
这些举措不仅将推动海淀区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,也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注入新的动力。随着海淀区的不断努力,我们有理由相信,未来的海淀区将更加繁荣昌盛,为全球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